庞波:欠发达地区与“人才循环经济”
fo
2025-04-05 07:51
国家经济主义光环下的国进民退还有几重特别的政治后果:一方面,央企行业化的垄断发展,让它在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之外,成长为中国一个新型的第三级政治力量。
而且我还提出,我们当时进入的经济衰退过后,会出现延长的就业复苏期,期间的感觉会像是衰退仍在继续。比如,在7月,前参议员菲尔·格兰姆(Phil Gramm)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格兰·哈伯德(R. Glenn Hubbard)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称,我们经济复苏的程度应该和1981-1982年经济衰退后的反弹不相上下,而罗姆尼的顾问则发表白皮书宣称,唯一阻碍经济实现快速繁荣的因素就是奥巴马总统造成的不确定性。
显然,共和党人喜欢说,全都是奥巴马的错,而选罗姆尼当总统就能魔法般地让一切变好。而其他几位经济学家,好吧,其中包括我,也给出了类似的警告。这并不是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其他机构的经济学家在这之后进行的研究也肯定了这一分析:由于私营领域债务的急剧增加而造成的危机,从1893年的美国经济大恐慌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瑞典银行业危机,都对未来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不是意味着,在避免金融危机后出现延长的衰退期上,我们无计可施?不,这只是意味着你要做的不仅仅是降低利率而已。
早在2008年初,我就已指出,因高利率而引发的如1973-1975年或1981-1982年间的经济衰退,不同于由于私营领域的过高债务而造成的后现代式的经济衰退。但谁都不应该相信这些话。但长期中总产出是由社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的,与财政和货币政策无关,这些政策最终仅仅会体现在价格水平的变化。
年均新增信贷从2007年以前的年均3万多亿的常态激增至现在的7万亿元以上,2009年一年更新增近10万亿。过去十几年的产能扩张是由强劲的出口消化的,但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都处于衰退的阴影响,能消化掉中国多余的产能是有限的。问题是,中国并没有相应容量的市场需求。于是,我们看到,投资形成的产能,在今天没法消化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纷纷出现产能过剩。
进入专题: 四万亿 投资 货币泛滥 。因此,为了与四万亿相配合,四万亿计划中的第十条——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被过度使用,2009年的M2增速超过27%,为近十几年之最。
我想郑重地说明,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继续保持了中国发展的好势头……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越显衰退趋势,社会开始期待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部分地方政府甚至等不及,预先推出投资计划,等候中央宽松货币政策的到来。这一投资总额虽然很高,但并不离谱,仅占2010年GDP的一成。这也就是为什么从2010年起,物价开始全面上涨,政策越给力,也就意味着物价上涨得越利害。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为四万亿正名。
但2008年肇始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副作用着实太大:全面的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经济结构失衡,决策层也是投鼠忌器。更深远的危机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时机不再,如经济结构失衡、节能减排。他指出,有人不顾事实地歪曲和指责(注:指四万亿计划),甚至说是不必要的代价。理论上来看,如果单纯是政府主导投资四万亿,对总需求的扩张影响并不会太大,并且会抬升利率,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会抑制社会总投资,这将限制政策的实际效果。
但这些政策不是被抛之脑后,就是实施过程中走样,如此怎能不让人振腕叹息。单论四万亿本身,主要是财政政策,涵盖了基建、三农、保障房、税改等九个领域的政府投入,除此以外还强调了金融——尤其是信贷对重点工程、技改等的支持。
显然,这和公众认知的四万亿并不一样。从资金来源来看,中央政府承担1.18万亿,其它近3万亿,由地方配套,以中央代发的地方债、政策性贷款与地方企业债为主,需要货币扩张的幅度并不大,副作用相对较小。
我们发现,今天企业被迫缩减产能后,企业倒闭、工人返乡的危机仍在,四万亿只是拖延了危机的时间,我们更需要承受此前所没有的高物价、高债务负担等代价。我们知道,短期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总需求,最终影响总产出,刺激经济。因为金融危机,经济结构调整被拖延了,节能减排也不提了,造纸业、光伏等高污染行业的整顿全面停止,房价调控也放弃了。2008年公布的四万亿计划明确要求,要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水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服务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推进税改,减轻企业负担等。但愿此次应对经济衰退,我们不要重走老路,来一次真正的四万亿。初步匡算,实施这些工程,到2010年底总计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是四万亿计划的由来。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温总理对四万亿的辩护。这些财政政策如果能切实的执行下去,虽然经济周期的复苏不如货币扩张来的快,但却会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从而影响长期总产出。
这时要缩减产能,企业面临的可能就是巨额债务,银行体系承压很大。这些改革的延后,加重了经济的病情,让这些领域改革陷入更难腾挪的境地,构成了四万亿最严重的代价。
很明显,是货币扩张而不是四万亿投资刺激了经济,这才是四万亿计划能奏效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发改委先后两次大规模批准基建投资项目,却仍然否认将再次推出类似四万亿计划。
2011年末,M2总额较2007年末增长超过100%三是劳动力红利,中国劳动力转移、城市化、劳动力结构的优化调整、国际劳动力的优化配置,科学技术的提升,还可以使中国有20年以上的劳动力红利。金融效率严重低下,存在较大的国际风险和市场风险。国际风险步步逼近,全球解决政府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到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体系和货币(锚)体系还需要10-15年的时间,与全球第一次大危机非常相似。
在尊重市场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2、精兵简政,提高政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把政府成本降到最低。
国家GDP等重要数据可能被严重低估,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标杆一旦误判,中国经济有失去10年的风险。用外汇储备和准备金储备提高五大红利和支持五大蓝海战略。
从而使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劲增长。中期战略是:充分利用和挖掘五大红利,每个红利还足以支持中国经济20年以上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说中国可以实现100年以上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好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风险在于政府效率不高,庞大的政府系统形成巨大开支却不能生产有效的供给,是需求拉上型通胀的重要原因。过去10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5、做好、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功能,通过高效的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把中国实体经济重整一遍,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使最优秀的生产力通过资本纽带迅速向实体企业流动,可以较快提高中小企业利润水平,解实体经济之困,也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应急之策。
在经济上实现市场、社会和自然的有机统一。为此,提出如下长期、中期、短期三个方面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在理论上形成科学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海纳百川,形成主流的科学发展的经济思想,指导中国经济实践。与五大红利相对应的是五大蓝海战略是:生产力战略(劳动力、科学技术、自然资源)、科技兴国战略、房地产战略、资本市场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4、做好、做大、做强房地产市场,发挥房地产的龙头作用和资源红利作用。当前应当较大幅度地下调准备金率,从而降低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垄断的关键问题是行政垄断。
比如,政府是同质的,没有尧舜与殷纣王之分。
在讨论时,大家解放思想,不设框框,畅所欲言,一旦落实到文件,就变成全党的集体智慧,不再是个人思想。
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打着国的旗号做着损害国的事情,造成对国家的双重损害。
去年伊利诺斯州州长亲自来北京给中国富人介绍芝加哥OHare机场会议中心的项目。